
新城招商主管{天顺平台}注册{登录}{测试网站},人勤春来早,备耕正当时。眼下,农民们抢抓农时,或整理土地,或清理沟渠,或储备农资,或选种育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为确保粮食产量和质量继续提升,我市聚焦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农户多种粮、种好粮。
在云梦县启梦种植专业合作社育秧车间内,水稻秧苗用播种机正在作业。全媒体记者石玲 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2月27日,记者在云梦县吴铺镇吴铺社区启梦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育秧基地看到,10余名工人在县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正紧锣密鼓地忙着再生稻的育秧作业。
在半自动化水稻育秧机旁,一组工人忙着放置秧盘、添加营养土和稻种,铺土、洒水、播种、覆土等工序则由机器自动完成,完成一块秧盘只需几秒钟;另一组工人忙着把从流水线上运送过来的秧盘转移到育秧大棚里,整个育苗作业一气呵成。
“别看就是这么一台小小的‘机器’,它的作用可大着呢!”合作社负责人谭勇笑着说,这台育苗机一小时育苗550盘, 一天作业8个小时,可育苗4400盘。这种机械化作业的方式,8至10天便可轻松完成1000亩地的育苗作业量。
云梦县农业技术人员刘水柏告诉记者,自动机械培育的稻苗,出苗整齐、利于移栽,不仅作业效率大大提高,减轻了人工劳作强度,也保证了成活率。比起传统的人工育苗,省时省力省成本,还解决了多地块同时作业的难题。
“去年不容易 ,经历了高温干旱,但我们的再生稻产量还是破了记录,两茬产量加起来达到了1100公斤以上,收入了40多万元。”谭勇喜滋滋地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更加坚定了谭勇发展再生稻、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种植集约化水平的决心。
今年年初,他新增流转土地400亩。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服务和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再生稻,他又投资68万元,兴建了育秧基地,一共建了11个育苗大棚,购置了水稻育秧机,计划今年完成5000亩地的育苗作业。
科技助力,高效增产。“再生稻是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省肥省药,绿色无公害,种一季收两季,可以实现 ‘吨粮田’。”刘水柏说,运用科技助力春耕备耕是一项重要农业生产举措。
“合作社将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改革, 引领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增效,农民增收。”谭勇充满信心地说。
“早育苗、早插秧、早收割,就能早上市,也就意味着抢占了市场先机。眼下,正是再生稻育秧的重要时节,我们抓住一‘早’字,第一季主动,全年就主动了。”刘水柏如是说道。
万物生,备春耕,不误农时不负春。3月1日,我们在安陆市春来农机专业合作社采访时看到,“铁牛”正在田间忙碌,集中育秧的基质已准备妥当,春耕备耕正有序推进。
“ 农历正月初七,我们就开工了。”合作社负责人黄自兴介绍说,“水是庄稼命,没它活不成。我们把沟渠疏浚、塘堰清淤作为年后的第一件大事,用20多天时间清理段面3000多立方米,受益灌溉面积600多亩。”
顺着黄自兴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刘家河穿流而过,大小塘堰如绿宝石般点缀其间。黄自兴说:“水利不修,水田白丢;水利修好,收成稳保。修好水利, 这片农田就能旱涝保收。”
节气不等人,春日胜黄金。眼下,黄自兴正抓紧做好集中育秧的准备工作。在合作社院子里,基质土已经晾晒、粉碎好了。工人们正在拌肥、杀菌,使用小型铲车进行整理。
合作社采用无纺布硬基育秧技术。 因为无纺布保温和透光性好,可以为 水稻秧苗生长创造出自然平缓变化的温湿度条件,不易得立枯病,更有助于秧苗均衡生长,能够很轻松地培育出整齐、无病害的健壮秧苗。
黄自兴说:“清明节后可以向周边农户提供商品秧10万盘以上,为今年的秋粮丰收打好基础。”
农资储备是春耕生产的“粮草”。黄自兴说,合作社已购置晶两优华占、隆两优534、兆优5431、荃优1606等优质水稻种子1万多斤;购置中化复合肥40多吨,还有100多吨已经订购。
“土是根,肥是劲,水是命,种是本。”合作社选购的晶两优华占是隆平高科、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中稻品种。
该品种株型适中,剑叶挺直,长势繁茂,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稃尖无色,穗粒数多,结实率高,千粒重小,熟期转色好。
黄自兴说:“我们用好种子引导农户发展订单农业。这个品种的水稻,亩产可达1200斤。我们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2元的价格收购,农户可亩平增收240元。”
2016年注册成立的安陆市春来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120多台套农机设备,自种面积1432亩,作业服务面积1万多亩,去年粮食产量1500多万斤,产值200多万元。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真是说到了我们农民的心坎上。”
黄自兴说,“我们已经申报集中育秧工厂项目,准备投资150万元,今年下半年动工建设2000平方米钢结构厂房,让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更有保障。”
人勤春来早,地勤土生金。过了雨水,孝南区肖港镇丰裕农机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乐武林就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稻种、肥料、农药等物资,检修育秧机、插秧机、无人机等机械。
3月6日,走进丰裕农机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育秧工厂,育秧流水线有节奏地运转,工人们紧密协作。
“第一层放营养土,第二层放稻种,第三层再盖营养土,只需将营养土和稻种放入机器,就能自动实现均匀配比。”乐武林边介绍,边忙着将育秧盘送到育秧大棚。
孝感市丰裕农机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正在为油菜进行喷防作业。 全媒体记者徐文 摄
乐武林给记者算着效益,育秧机每小时可育800盘左右,只需2个人操作。按8小时算,一天起码能超过6000盘,效率非常高。
走进育秧大棚,一盘盘育秧大盘整齐排放,温度接近30℃。掀开秧盘上的薄膜,看到才播种3天的稻种已经开始冒土了,颜色嫩黄。“30块育秧盘使用5斤种子,可以栽种1亩稻田。”乐武林说。
“秧苗对土壤中的养分吸收有限,而且在大棚内高温高湿环境下容易感病。安装喷淋式水肥一体化系统,将生物农药和肥料溶解在水里,再均匀喷洒在秧苗表面,无毒、无害、无残留。”
乐武林介绍,还给大棚加装了温湿度监测设备,一旦温度过高,马上掀开薄膜降温透气。
孝感市丰裕农机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为育秧盘覆膜保温。 全媒体记者徐文 摄
乐武林现流转土地560亩,有育秧大棚5个、插秧机4台、拖拉机5台、 收割机2台、无人机3台,已经成长为丰裕农机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领头雁”。
他给我们算了笔经济账:“去年,每亩再生稻头茬收割干谷800公斤,二茬收割干谷500公斤,每亩纯收入可达1000元左右。”
谈到营收,乐武林笑容满面,“把握好稻谷的每个生长环节, 做好除草、上水、施肥、晒田等关键工作,收成肯定有保障。”
乐武林说:“5个育秧大棚可育苗1万盘左右,能一次性满足合作社再生稻种植。等到3月底,再生稻秧苗育好了,就可以栽种。腾出来的育秧大棚就可以为周边农户育中稻秧了。”
来源:孝感日报 全媒体记者闵丽萍 周应涛 肖青松 特约记者 程荣东 通讯员 张恒 视频/徐文 石玲 张高远 杨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高圆圆和闺蜜孙嘉一轧马路:热到变形,但自拍必须行!背心阔腿裤真实随性、感染力十足
美俄总统重磅会谈,未达成协议!普京:下次或在莫斯科见;特朗普:会给泽连斯基打电线
全景展现抗战艰辛历程,上映之后没排片,就因为不是院线年!《天龙八部》演员现状:有人封神有人愁,刘亦菲成大女主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